查看原文
其他

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高环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研究中取得进展|研究

2017-07-17 土壤观察

导   读


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微生物团队曾军助理研究员和林先贵研究员(通讯作者)等针对苯并[a]芘,采用克隆表达技术从PAHs降解菌分枝杆菌中获取了能够转化该污染物的环羟基化双加氧酶,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方法解析了该酶蛋白结构与PAHs催化性能的关系。


来源: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网站(2017年7月4日)


多环芳烃(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, PAHs)是具有“三致效应”的有机污染物,其疏水性强,在环境中不易生物降解而持久性残留。我国是PAHs排放大国,据估算年排放量超10万吨,且逐年上升。发展和推进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,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


高环PAHs(≥4环)是该类污染物的修复重点,其中苯并[a]芘因高致癌性更受公众关注。然而,目前针对该污染物的降解生物资源相对十分匮乏。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微生物团队曾军助理研究员和林先贵研究员(通讯作者)等针对苯并[a]芘,采用克隆表达技术从PAHs降解菌分枝杆菌中获取了能够转化该污染物的环羟基化双加氧酶,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方法解析了该酶蛋白结构与PAHs催化性能的关系。结果发现,该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具有相对更大的催化活性口袋用以容纳高环PAHs,同时其活性位点与苯并[a]芘的结合能相对较低,利于更好的发挥催化作用。


本研究首次提出酶-底物的分子结合能影响环羟基化双加氧酶对高环PAHs的转化,该结合能可作为高环PAHs转化酶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指标。同时,研究扩充了高环PAHs转化功能酶,为发展和推进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重要技术支撑。该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osphere上。



近期推荐


中国土壤微生物组:进展与展望|研究


地上—地下生物协同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|研究


掀开土壤生物“暗物质”——土壤病毒的神秘面纱|研究


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|研究


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土传病害控制|研究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人物推荐


刘更另:躬行大地谱华章|人物


宋达泉:科学无止境,需要数代人不懈地努力钻研|人物


朱显谟:水保人生 黄土魂|人物


朱祖祥:求真、求善、求美|人物


著名土壤学家陈恩凤教授学术思想研究|人物


马溶之:中国土壤地理的奠基者|人物


李连捷: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奋斗终生|人物


龚子同:结缘土壤绘“家谱”|人物


候光炯: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土壤科学事业的人|人物


熊毅:相伴泥土一辈子|人物


李庆逵:土壤学家的诗意人生|人物



连载推荐


医生的土壤情结(第四季): 从3个案例了解“土壤-营养-健康”关系|连载


医生的土壤情结(第三季): 被渐忘的“土壤情结”|连载


医生的土壤情结(第二季)|连载


医生的土壤情结(第一季)|连载



“土壤观察”微信群6群开通,欢迎各位师友入群交流,

请扫描二维码邀请加入


我们是“土壤观察”(turangguancha),感谢您的阅读!欢迎关注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,长按二维码,识别关注我们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